喉罩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气道维持工具,是一种介于气管导管和面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人工气道,与气管插管相比,操作简便,不需要肌松药,不需要使用喉镜显露声门,是在盲探下插入,对喉头无直接机械刺激,不需要插入气管内,没有气管内插管时误入食管或主支气管的问题,对病人刺激小,插管反应轻,避免了对气管刺激所造成的一系列并发症。全麻时气管插管、拔管的过程对咽喉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导致病人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微创手术是今后手术发展的方向,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已应用于多种手术。本研究拟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对全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等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30例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ASA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为喉罩加静吸复合全麻;Ⅱ组为气管插管加静吸复合全麻。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东莨菪碱0.3mg。进入手术室后应用多功能麻醉监护仪行心电监护,连续观察BP、HR、SpO2、ECG、PETCO2。麻醉诱导应用顺式阿曲库安0.15mg/kg、异丙酚2mg/kg及芬太尼0.2mg静脉注射诱导。Ⅰ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术中麻醉维持使用七氟烷1.5%—3.0%、瑞芬太尼0.15—0.25ug/(kg·min)静脉泵注、顺式阿曲库钱0.05mg/kg间断静脉推注等。根据PET-CO,结果调整呼吸频率、潮气量,使PETCO,维持在35-45cmH20,术毕患者清醒、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置管前及置管后1 min的HR、MAP;
②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时、术中及拔管前后是否出现反流、呕吐、误吸及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术后随访有无咽喉痛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统计,应用t检验作统计学处理,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置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Ⅰ组患者置入喉罩前后HR、MAP无明显变化。而Ⅱ组患者插管后HR、MAP高于插管前(p<0.05)。
2.2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呕吐、反流、误吸及心血管并发症。
Ⅰ组患者发生咽喉痛1例,Ⅱ组患者发生咽喉痛8例,Ⅱ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6.67%)显著高于Ⅰ组(3.33%),p<0.05.
3 讨论
全麻诱导过程中特别是气管插管时咽喉和气管内感受器受机械刺激,引起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活动亢进,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使上述应激反应过度激活导致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紊乱。如患者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呛咳。喉镜暴露声门和气管插管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副反应,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危害极大,并导致术后咽痛等并发症。本组资料中Ⅰ组在全身麻醉中使用喉罩,对咽部刺激小,所以咽痛并发症仅1例。
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是麻醉和手术共同面对的临床问题,近来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激反应可引起机体循环、内分泌、代谢及免疫等一系列改变,强烈的应激可改变机体稳态,使机体耗氧和心脏作功增加,出现心律失常、高凝状态和免疫抑制,导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的升高。
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普遍。以往多实施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但是气管内插管常引起应激反应及呼吸道并发症。喉罩的置入和拔出同传统的气管内插管比较,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首次置管成功率高、对咽部刺激小等优点。可适当缓解应激反应的程度,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但是由于喉罩与喉头连接不如气管插管紧密,有时因体位变动而易引起气道密闭性不足或气道梗阻。因此,使用喉罩时必须强调术中呼吸管理,减少体位特别是头位变动。插入喉罩前,应将喉罩气囊尽量排空,并涂以润滑剂。同时对饱胃者或反流、误吸可能性大者应禁用喉罩,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后患者喉罩置入比气管插管后心血管系统更平稳,术后咽喉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置人喉罩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避免麻醉诱导后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而且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舒适度。